2019-02-19 12:14:03
家居新零售時代到來,越來越多的企業采取下沉戰略,那么經銷商會不會消失,經銷商的出路在哪里?
受廠家的“壓迫”
1
廠家的銷售任務越來越重
每年只知道增加,廠家往往只考慮自己,沒考慮市場上有那么多同類競品,廠家的產品越來越同質化,銷量增加乏力,庫存和人力成本反而增加,主要原因就是廠家很少從營銷上面下真功夫,說白了就是產品升級太慢。實際經銷商是最接觸市場的,也清楚很多廠家的產品已經快跟不上實際的需求了,但是每次經銷商的創新等細節意見根本到不了公司高層。
2
廠家經常找替換自己的經銷商
一個產品在某個區域,經銷商從零開始把其做成當地大品牌,就像自己“養孩子”一樣辛苦,但是廠家說翻臉就翻臉,甚至換一個區域業務就為了任務替換經銷商或有的廠家很快就把區域割開,自己很多年的心血就一點點被割離,最后自己認為的掌握終端渠道的優勢基本蕩然無存。作為廠家的思維,廠家永遠比經銷商大(哪怕實際的資產沒有經銷商大),因為廠家掌握著產品和品牌的絕對權。
3
廠家業務素質和誠信總是出問題
墊付的費用很多基本核銷不了,造成埋怨深厚,但是換一個業務或者廠家高層來一次,幾杯酒下肚又會承諾一大堆的“坑”,經銷商不得不往里跳,因為沒有主動權。就算你不做此廠家的產品,馬上就有經銷商做,甚至比你做得還好,因為換經銷商時候,廠家往往會加大投入費用,就算經銷商強勢,在自己的底盤除了自己沒人做此品牌,但是又想一下,廠家會在其他區域增加銷量,或者過那么幾年,從產品又“活”了起來。沒有能絕對控制市場的經銷商。
7eaec605-ebca-44fa-b5c4-f34a105b52b3.jpg
受賣場和渠道的“欺壓”
1、賣場費用逐年提高,什么合理跟不合理的,如洪水猛獸一樣的增加,經銷商那微薄的利潤如何支撐3-5年?
主要原因是線下被線上沖擊(賣場根本沒有經濟體閉環業態圈,比如場景體驗,比如周到服務,比如娛樂化需求;最起碼的有幾個賣場有很多空余的座椅?顧客想休息都沒地方,誰還想經常去逛賣場?所以消費者都跑去宜家睡覺)。線下被沖擊,人流量和利潤的大量減少,人工等成本的居高不下,所以只能向經銷商和廠家要錢(對于廠家,賣場反而是慢慢要,往往想跳過經銷商直接跟廠家合作,因為中間的利潤誘惑)。
2、廠家既要銷量又要人氣,經銷商無法滿足,只能維持在淘汰邊緣。
主要原因是經銷商沒有廠家專業,無法專業操作市場,但是現在情況是專業都不一定能出銷量。經銷商每年為了完成賣場給的指標,不惜買銷量來飲鴆止渴或者有的經銷商靠多養理貨員或促銷員來實現銷量遞增。
3、賣場會無情拋棄自己而直接找廠家合作。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我就不用去舉例了,因為誰都知道去中間化而實現利潤最大化。
4、渠道成本越來越高,不管大小的門店,都已經學會了要費用。
似乎費用才是一切,產品是什么不重要,但是這些費用,廠家經常會耍賴或者不支持,面對自己員工的“全家生計”和廠家的“卡喉任務”該怎么辦?是讓自己員工拿著所謂的“暢銷品”在渠道傻乎乎的死磕下去?
不轉型活不下去
轉型方向錯誤,結局也只能是被淘汰
都在說轉型,轉型之路又在何方?
作為最后一個被互聯網改變的行業
家居建材行業面臨更艱巨的挑戰
一旦顛覆只會更加徹底
推薦閱讀
文章評論
注冊或登后即可發表評論
登錄注冊
全部評論(0)